全球氣候變暖、油價上漲以及能源安全等問題推動了世界各國對節能減排、可再生能源的研究。在采訪中了解到,節能減排、迎接低碳經濟、構建新的能源結構的浪潮已在全球范圍內興起,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專家紛紛指出,我國在這些方面應借鑒國外成功經驗。 低碳經濟終將影響世界政治經濟的版圖 國家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馬燕合近日在廣州發表了題為《節能減排迎接低碳經濟》的主題演講。他說,國家“十一五”規劃明確了單位GDP能耗降低20%、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10%的目標。這一目標是否如期實現考驗著政府的執政力和公信力,必須堅決完成。目前我國工業化階段結構性問題突出、“兩高”行業增長過快,節能減排基礎工作薄弱、科技支撐作用不突出,更對這項任務的完成提出了挑戰。 馬燕合指出,目前低碳經濟的浪潮已在全球興起,并將成為今后長期的一個熱門話題。“低碳經濟是經濟發展的一種未來形態,其實質是降低能耗和減少污染物排放,建立新的能源結構。” 馬燕合認為,低碳經濟的發展推進必將派生出新的技術標準。此時哪個國家先行一步,就能掌握建立新技術標準體系的主動權,抓住未來發展的先機。“因此發展低碳經濟不僅是科技問題,也是經濟、政治、外交問題。低碳經濟終將影響世界政治經濟的版圖。” 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關鍵是技術創新和能源結構調整 不少專家表示,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關鍵是技術進步創新和能源結構調整。而針對我國現階段發展狀況,最有效、快速的方法就是引進國際先進技術、借鑒國外先進經驗。 馬燕合說,過去西方發達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走過一條“先污染、后治理”的道路,我國雖然一直強調要避免重蹈“先污染、后治理”的覆轍,但局限于技術,許多行業實際上仍是在“先污染、后治理”。因此,在治理污染、節能減排方面,西方發達國家確實有許多值得我國學習的經驗教訓。特別是歐洲國家在發展綠色能源、開發節能技術方面一直走在前列,是當今世界發展低碳經濟的領軍力量。 馬燕合提出,參考國際先進經驗,我國應在日后發展中著力于以下三點落實節能減排工作:第一,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,調整能源結構,保障國家能源安全。這要求我國逐步改變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,發展核能、風能、太陽能等新能源、可再生能源。 第二,加大化石能源減排技術裝備開發,提高環保產業發展水平。 第三,抓住發展機遇,加快產業結構調整,大力發展低碳經濟,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。 此外,馬燕合還主張,以企業為主力軍,以改變生活消費模式為全體公民的責任,并充分調動發揮社會輿論監督的作用,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到節能減排行動中來,方能促成節能減排目標的早日實現。 海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取得的進展可資借鑒 澳大利亞工程院逯高清院士說,全球可再生能源的迅速發展離不開材料與反應裝置的革新。 納米科學與納米材料領域的進展,使這種革新成為可能。納米技術是在納米級別上,制造出性質可控的產品。逯高清介紹了可再生能源應用所涉及的功能性納密材料,如太陽能電池的光催化、分解水制氫、經濟有效貯氫、新一代燃料電池的薄膜等。這些納米材料在太陽能、清潔煤、地熱能輸送、以及未來基于氫能的交通運輸方面將會引起重大突破。